作者:豆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919269/answer/28397693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有意思。 中国历史太悠久,悠久到什么事都可以以史为鉴。 话说,越王勾践为了休养生息,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妇,老头不许娶年轻女人。女人17岁不结婚,治父母的罪。男子20岁不结婚,治父母的罪。结婚后生男孩,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奖励两壶酒,一只猪。生三个孩子的,公家给找乳母抚养。生两个孩子的,公家发饮食补助。也就用了10年,越国人口就大增了。越国的政策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奖励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不是胡来的。 女子二七14岁初成,给了3年时间缓冲,17岁必须结婚,至七七49岁绝经,其间有32年的时间。男子二八16岁初成,给了4年时间缓冲,20岁必须结婚,至八八64岁衰落,其间有44年的时间。 治父母罪也是很有意思的,说白了,是不会把他们打板子关监狱的,这样会影响生产。 采取的应当是人头税加倍,在汉代叫算赋加倍。即,家里有儿女到年龄还不结婚,就加1倍赋税,直至5倍为止。 这立即使不婚成为了赔本的买卖。 与此同时,又必须让生育稳赚不赔。 故而,生男孩赏赐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赏赐两壶酒,一只猪。 这奖赏不错,但也不至于说特别丰厚。奖给女孩的多,是猪,男孩较少,是狗,是为了纠正民间重男轻女溺毙女婴的情况,使得生女成为更划算的买卖,达到男女数量的平衡,以匹配之前的必婚政策。 然而,至此,也只是越王的热场。 想要人们多生,是必须出血本的,执行多生多得的奖励政策,这一点绝不能马虎。 这也就是“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政策的起因。 生三个孩子,带孩子一定会成为最麻烦的问题,也会影响工作、生产。因此,越王下血本设立托儿机构,机构中招纳一批乳母,对孩子进行养育,包含照看和哺乳。所有开销对家庭都是免费的。 生两个小孩,则是发饮食补助。饮食补助当然好,但带孩子还是很麻烦的,已经生了两个的,就有很大动力赶紧要第三个。 不婚重罚,少生少得,在这种政策下,越国人当然要多生了。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古人越穷越生,是不是愚昧?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因为多生实际上是多得的。 即便是没有政策鼓励的情况下,占人口大多数的乡村人口,也会自发繁衍,尽量多生。与“吃绝户”恶习同时存在的,必然是多子家庭对无婚无育家庭资产的侵占。而在朝代初期人口稀少的情况下,新徙移民多生,意味着可以占据大量土地,更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富庶人家。在朝代中期,多生可以横着走。在朝代晚期,逃难也是以家族形式进行,对落单者生吞活剥。 也就是说,多生多福,有利可图。直至无利可图,人们才会自发绝育。 如汉武帝时期,因为收人头税以及男丁专门税及徭役,生男孩负担太大,人们反而溺毙男婴,保留女婴。 为什么计生城市职工家庭执行得好,农村家庭执行得差? 是因为城镇职工觉悟高?不是的。是因为有天大的把柄攥在别人手上,你不独生你丢工作丢饭碗饿死算完。农村人不这样想,你说破天到最后还不是按人分田?按户分宅基地?你就是把我掐死也还是这个道理。我现在要说不许人多生,多生罚款,但是给一套宅邸,你说他愿不愿意生?所以,济南的政策,可能是有效的,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如果按越王的奖惩力度,应至少是1000元,还得是在农村地区。济南户口的年轻人,得算算划不划算,算出来不划算,还是不会生的。总之,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尝试。
编辑于 2023-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