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avagein 于 2013-10-9 21:19 编辑
看到这个镜子以前,没有想到区区42mm口径的镜子可以做到这么亮。恕我眼拙,晚上和56mm的FL同时用感官上没有什么区别。这全拜使用了肖特高透玻璃所赐。
尽我所能,谈谈上手两周以来的使用感受:
1,亮度。
由于使用了肖特的最新高透玻璃,亮度获得可见的提高。这点很多大侠的评测中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不多说了。
利用同样规格的镜子后接相机拍照,照片亮度相当的情况下,HT的曝光时间总是最短的。这也给出了侧面证据。
2,色彩还原。
蔡司的色彩本来就风格鲜亮,还原准确。如果仔细品尝,前代顶级FL还有些偏黄绿色。但HT改进来FL的偏色,成像透亮,色彩还原准确。
和手上的施华对比,HT第一眼看上去感觉亮白,有种反差降低了的感觉。这有点像把相机镜头突然从暗处转向亮处造成的曝光过度。
但当你眼睛适应了这种亮度后,就会发现其中的新世界--透亮、鲜活--好像有人打开了一盏灯,照亮着你观察的景物。
暗处够暗,亮处够亮。若和相机类比,可以说HT动态范围更大。-6到+5档。而我手上的施华HD只能看到-5到+5档。
夸张点说,有点油画和国画的感觉。
3,边缘像质。
提高边缘像质不难,加入平场镜片就可以了。但拿捏不好就会带来闹心的滚球效应。
HT与上代顶级FL的升级,就是边缘像质明显改善,但又不至于滚球。这个度拿捏的令我满意。
这种改进虽然不能给你带来0畸变的心理安慰,但是望远镜是用来犒劳眼睛的,不是用来比数据的。
4,调焦手感。
重头戏总在最后。如果说光学上三大望远镜品牌都已经接近登峰造极,那么调焦手感算是最迫切需要改进的项目了。
过往的顶级中,调焦手感要么是瑟瑟的卡顿,要么是正传反转阻尼不一样(kowa XD系列除外),这让快速准确的寻找移动目标(观鸟、打猎场景)很难实现。
HT的调焦轮宽大厚实,旋转顺滑,丝丝入扣。蔡司有上百年制造显微镜的历史,据说这种调焦结构来源于其高端显微镜的机械设计。
是这种微小却实用的改进值得认可。
但是由于拇指所处的位置没有像施华洛世奇那样设置凹槽,让人感觉不是非常趁手。
5,握持稳定 。
双绞链设计保证了结构稳定性。上手之后,四指自然落在物镜筒上。平衡性和稳定性和EL不相上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