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痴特区003: 神镜级R - Z
1. Swarovski 10x42 EL (2003-5)
视场:6.3度 眼距:15mm 重量:780G 棱镜 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型镜 雅号:镜后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HKD 10000港币
先旨声明: 个人长期非常主观地认为Zeiss 才是双筒镜光学正宗, Leica 只能当是二弟而Swarovski 在光学上只算是老三. 然而近10多年Swarovski 极速上位, 凭借悠久制造精品优势而建立的品牌效应, 且外近年来她(请先留意这代名词的性别!)在自然、观鸟活动上花了不少功夫, 其产品亦凸出强调自然观察功能,开始产生强烈效果, 大有成为欧系镜首强之势, 建立起一个强大网络客群, Swarovski的光学实力绝对是不下于其他品牌.
她的光学部据官方公布是於1949年成立, 于50周年她推出了8.5X42及10X42EL直筒观鸟镜, 在设计阶段曾资询不少观鸟者的意见, 旨在打造一系列完美的镜皇. 结果如何? 看看市场反应最实际(容后再谈).
言归正传.先评其机身.个人认为在任何当代艺术博物馆内一定要有这枝EL观鸟镜作永久展藏!.它的手工、品质和外型设计是我见过的众多双筒镜品牌中最好的,镜身散发著独特的高贵气质.若只计机械结构而不计光学品质的话这枝镜绝对肯定比对手们高上至少一个档次.其无中轴设计固然是其一大特色,镜身虽不是同级最轻但非常轻巧易持,加上姆指握位合理,只需单手握持已可.此外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如物镜盖也经特别设计,连镜身包胶也找不到接口痕跡,单是用手指转动超顺滑的眼杯环已是一种高级享受!唯一弱点, 可能是其中央对焦+视度调节转钮结构较弱, 容易出现毛病.
至於光学表现方面当然也是一等级数.首先它的镜面镀膜质素超高,如同宝石的物镜面反射著暗橙红色与目镜反射琥珀色的光芒已属艺术境界,有如宝石般散发出鲜艷夺目的光芒.实际观测上整个画面都非常宽阔清晰极富高级感,边缘虽不是全直但像差也不甚明显,在像差修正上和欧系镜的pin-cushion distortion取得良好平行.影像当然玲瓏剔透,而锐利度亦是顶级水準,无需怀疑.色差存在但无需坦心.它和其主要对手最大分野是其色调(及色彩还原度).比起SLC的明显偏青黄色EL已大有改善,但在晴天下和Nikon SE, Leica BN 同级镜比较,觉得EL 的色调比较偏向冷青,某些阳光情况下个人感觉有半丁点像透过轻微茶色玻璃观景之感.反之SE 和 (尤其)BN 色调较为鲜艳浓郁,色彩还原度较高,而且在阳光下二者的影像似乎较亮.它们自是"好色之徒"首选.但EL在某些情况亦有优势,有同好觉得EL 在阴暗环境下反而较光及反差较佳,而且风格清丽自然.个人觉得在大雾阴天环境下EL的显像质素也较对手顺眼自然.孰优熟劣实在没法回答,只能说这几枝镜的光学质素均属世界级,各有千秋,烈酒清酒如何取捨视乎个人口味而定.
个人意见,和评镜无关: 评论Swarovski 產品还有一个独有要素: 品味. EL明显是设计来争夺镜皇宝坐,然而其修长纤巧的高雅外型却予人一种.......女人味(难听点是女人形) !其外型似乎和男性伟岸形像不太匹配,这点以8/10x32系列更为明显.既然如此Swarovski 不如再进一步,推出镶上水晶碎石的粉红版EL: 飞鹰标记改为天鹅嘜头、金属Swarovski 名牌改为水晶名牌、颈带改为绣花绢带,放在水晶专门店内售卖,以吸引更多年轻职业女性(而这顾客族群往往更捨得花钱).
作为旗舰级产品,即使售价较同级产品高(但手工肯定较佳)仍可保持不俗销路足以证明其实力,但EL 之所以未能取得绝对优势始终是其色调取向.始终买镜时会有部份人(包括笔者)较倾向色彩艳丽之机种, 这点在光学设计时要详细考虑.个人认为EL不适合被誉为镜皇,而应被誉为镜后. (03年后机型镀膜玉出现娈化,必须留意.)
2. Swarovski 8x32 EL (2004-9)
视场:8度 眼距:15mm 重量:610G 棱镜 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型镜 雅号:镜后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HKD 9000
这枝镜和10x42 EL同出一系, 手工一流,非常轻巧易持, 机械部份评论不赘.光学自然亦属极高境界,影像非常顺眼,此评论亦不赘.反而有一点要特别提及: 此镜的镀膜外观呈暗琥珀绿色,和较旧的10x42EL不同.此镜用上较新的SWROBRIGHT稜镜镀膜. 在晴天环境下即使和Leica BR比较, EL予本人的感觉亦不觉偏色.(新款镀膜的SLC亦然.) 亦即意味著Swarovski最大的偏色弱点亦得到大幅修正,色调取向正常.(但笔者主观地认为,在外观上仍以旧10x42EL的宝石橙色较抢眼,新型镀膜色彩较低调-----不过此意见没有实际意义.)
3. Swarovski 8x20 Pocket (2004-2)
视场:6.6度 眼距:13mm 重量:215G 棱镜 echan五棱镜 分类:袖珍镜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HKD 3500
Swarovski出品全属精品,此小镜当然亦不例外.优雅的外形,典雅的设计,手工当然亦是最最顶级,光学上也极佳.它的机身非常轻巧,镜腔内注氢氮防水,比Leica Trinovid Compact 更高一级. 眼杯为顺滑旋转式设计,非常好用.光学表现方面当然亦很好,视野如一Leica 般阔,一样有Pin-cushion 畸变但似乎比Leica 的少一点, 边缘影像变形较为轻微.和Leica 最大分别是影像微微偏青,感觉较泠,光度稍暗但清晰度很高.
个人认为它和Leica Trinovid Compact在光学上各有千秋,而手工当以Swarovski较佳.个人较喜欢 Swarovski,但3000多元一枝8x20实在颇吓人,效果却一定不及中型镜种.个人认为除非是超级发烧友,否则不如买枝中高级8x30双筒镜更合理.此外Nikon Venturer LX 和Zeiss Victory Compact 在细镜表现扳回一城,光学品质反而更佳.而Swarovski Pocket 并不如EL般,没有什麼其他优势.
4. Swarovski SLC 10x50WB (2003-12, 2004-7)
视场:6.4度 眼距:17mm 重量:1160G 棱镜 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大)型镜 雅号:硬汉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 HKD 8000-9500
这枝双筒镜是Swarovski 90年代所推出SLC直筒镜系列的其中一员,规格和Leica 10x50 Trinovid 接近, 遂将二镜作一比较. SLC 外形是非常高雅,十分高级. 一如最新型号EL 般它的手工、外观品质和人体工学是我见过的眾多双筒镜中除同门EL外是最好的,镜身包胶没有接口缝隙(天衣无缝?),机身非常坚固扎实、阳刚味极浓但不笨重.持在手中时发现姆指刚好自然放在镜背的姆指凹位内,手感一流. 另外和EL一样单是用手指旋出超顺滑的眼杯亦是一种高级享受.但是它的重量却比Leica 同级机型还重10克.对焦方式和EL差不多.单以外型而言,SLC 一定傲视同群,无出其右.
光学方面,首先它的物镜镀膜外观为深红色(据闻是Schott 提供玻璃), 反光度比Leica 暗深绿色稍高, 视野宽阔但比Leica同级机型稍稍细一丁点,两者一样有Pin-cushion 畸变,但应比Leica 小半丁点.感觉上影像风格比Leica 稍硬,锐利度很高.二者最大分别是SLC 画面明显较偏黄绿色,色彩不及Leica 鲜明浓艷, 而且光度比Leica 低一点,在晚上观星时SLC尤其不利.若纯以光学表现选择, Leica 的确比较正路.当然SLC 也绝对是顶级机型.喜欢高贵外型大型双筒镜之爱美人仕,SLC绝对是首选.
还有2点需要考虑: 首先Swarovski较强调品质管理,质素一般较有保证產品质素,次货并不常见.而且十分注重售后服务.其次是Swarovski在ebay二手市场上较为受欢迎,二手价格不低.SLC10x42 和8x30由於EL关係致使市场定位比较尷尬.不用说EL光学品质一定稍较SLC佳.其实10x42SLC的阳刚外型非常讨好,不知可否换上EL的光学元件?
5. Swarovski 10x40 Habicht (2004-8)
视场:6.2度 眼距:13mm 重量:690G 棱镜:普罗2型 分类:中型镜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 HKD 5000-5600
Swarovski 传统系列比较沉寂低调,市场反应似乎不佳,所知者甚少.Habicht意思是鹰,亦是Swarovski双筒镜标记.此系列年代久远,70年代已有生產.现坊间存货极罕,相信只有镜痴级同好才知道其存在.厂方似乎对之亦不甚重视,心机已完全偏往EL 及SLC系列.难道这系列是鸡肋,Swarovski想放弃乎?
近日有幸一睹其真身,惊见其外观古雅朴实,机身纤巧轻盈但非常坚固,手工当然是很Swarovski.而且最叫人惊讶是它是一枝罕有的注氮防水的传统普罗型中央调焦 + 独立右眼视度调较双筒镜.外对焦结构会导致目镜上下移动.究竟它如何做到注氮充气而且还可以防水4米?!Mission impossible. 此镜为了人体工学手持舒适故稜镜室做得比较细.中央对焦轮及右眼视度调节环比较难转动,阻力较大,可能是因防水关係. 橡胶眼杯显示其老式设计.
光学表现则尚待详细评估, 初步结果是它的眼距较短, 幸好笔者戴著眼镜仍可看到整个视场, 舒适度约和Nikon 8x30E差不多,还算可以接受. 镜片深蓝色多层镀膜质素不俗,透光率应不下於新型產品.由於稜镜较细,出射光瞳有极轻微的棱镜cut-field现像,和Kowa 7x40ZCF差不多,但这不会影响光学品质,无需介怀. 此镜视场也属广阔,中央影像清晰度和锐利度应极佳,光度也很好.色彩鲜明度有待考究,但应不会差到那裡,初步观测此镜似乎在偏色上颇为忠于原色,比老SLC系佳.边缘直线畸变不明显,pincushion distortion比同门镜更为收敛,值得嘉许.但视场2/3外影像较散.
初步评价是Habicht质素甚高,有力和镜皇级构型一拚.只要改用现代目镜设计、提高边缘像质、进一步加强镀膜质素、维持价格优势,这将会对不具防水功能的SE构成重大衝击.更何况Swarovski的直筒镜对大中华地区而言较为昂贵,不易为中產家庭所接受.此机型有力填补市场空白.
(详细评测请参阅格镜专页: Swarovski HabichtV.S. Nikon SE)
6. Swarovski 7x42 Habicht (2004-9)
视场:6.5度 眼距:14mm 重量:690G 棱镜:普罗2型 分类:中型镜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 HKD 4200-4800
和同系Swarovski 传统系列一样,此镜不为世人(包括厂方)重视,使用者数量凰凤毛麟角.单看规格已知原因:视场只有6.5度实教人却步.然而有资深镜友对之讚口不绝,令人迷惑.
此镜机械部份和10x40完全一样,不赘.镜面反光呈暗紫红加暗琥珀黄色,反光度低,是除旧10x42EL镀膜外卖相最吸引者,质素极高.影像风格和顶级日系7x50非常相似,色调鲜明準确、像差轻微、影像非常锐利,已臻至sharp境界,光学上没可挑剔.表面视场虽只有45.5度,但实际观测效果却和其他7x50差不多,没有特别侷促感.视距也足够长,戴眼镜使用也不成问题.
对一般用家来说,10x40,8x30视场始终较大,较为正路.然而对高级7x50拥甍来说,此镜一定要在考虑之列.就记忆所及,它的光学表现应可和任可一枝7x50打成平手.但它拥有数个无可比拟的优点:
1. Habicht重量不及顶级7x50机型一半.
2. 顶级机型没有如Habicht中央对焦设计,不合观鸟之用.
3. Habicht比部份7x50还便宜,又有30年保养,又是欧洲镜,非常难得.
对於手头不甚充裕又想享用顶级镜之镜友,Habicht (7x42,8x30,10x40)会是极有吸引力的!
7. Swarovski SLC 7x42B Habicht (2004-8)
视场:8度 眼距:20mm 重量:950G 棱镜 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型镜 雅号:硬汉 產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 HKD 7000-8000
这枝双筒镜是Swarovski 90年代初所推出SLC直筒镜系列的其中一早期成员,规格亦和Leica 7x42 Trinovid 接近. 笔者所试的是97年型号.SLC 外形是非常高雅,十分高级. 一如最新型号EL 般它的手工、外观品质和人体工学是我见过的眾多双筒镜中除同门EL外是最好的.阳刚味极浓但不笨重.持在手中时发现姆指刚好自然放在镜背的姆指凹位内,手感一流. 个人认为7x42及10x42是整系列中外型最佳的,长短大少比例恰到好处,可惜其重量以今天标準来说是较重.
光学方面,首先它的目镜镀膜外观为深红紫色(多层镀膜)而物镜则只呈紫蓝色(应是单层Magnesium Fluride镀膜),不像新机型的紫红色镀膜,这点需特别指明.画面色调稍为偏黄,但不碍眼,看树林尤感锐舒适顺眼.色彩亦算可以,但不够抢眼.
此镜表观视场虽只有56度,但实际观测效果却完全没侷促感,比一些60度的中价机型还佳.影像质素非常高,锐利度极佳,色差非常轻微,而且视场边缘畸变轻微,边缘直线也没有娈形,只是有点轻微松散.若望新型号可减少偏色和重量问题的话,它绝对有力问鼎7倍镜皇之宝座.
8. Swarovski 8x30WB SLC (2004-10)
视场:7.8度 眼距:15mm 重量:5900G 棱镜 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型镜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 HKD 6000
8x30 SLC是SLC系列中年资最长的机型,自1985年首度推出以来不断改良,至今仍继续生產。外观上此镜不及大口径型号般强悍,但仍不失为一枝外观出眾的精品。590克的重量虽不是现今市面上最纤小的8X30/32,但它的便携性使它仍是一枝出色的旅行镜。
此镜的机体构造当然是一贯Swarovski水準,不过此镜的对焦环和右眼视度调节环分置于中轴前后。对焦环在中轴前比较少见,亦较不便使用(转焦点时要用尾指),成为一个较严重的设计问题。
光学表现方面,和旧款SLC比较则有些分别。此镜用上较新的SWROBRIGHT稜镜镀膜,物镜亦呈少见的绿色反光。实测效果方面,此镜在影像鲜明度、光度和色彩还原方面都不像以前所见过的旧SLC机型。就笔者记忆所及,它的光学表现和新的8x32EL颇为相近,影像光亮而且色彩非常鲜明亮丽,顏色準确,完全不觉偏色,其影像风格(尤其色调)似Leica-BR多於似SLC旧型,真是世界大同。
此镜的光学表现在日间场合完全可满足我对观景的要求,加上其全天候便携性和,「较合理」的价钱,已肯定成为笔者的日常配镜。但在观星场合由於口径所限,使之不能成为观星器具。纯就產品质素而言,这支SLC除对焦系统较突兀、视距不够长外其他问题不大,是枝可使用家非常满意的产品。然而这种「好好先生」的取态却又令它失却了其以往光学表现别树一帜的特色,对Swarovski收藏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此外此8x30型号除面对其他厂方竞争外还要面对同门EL和HABICHT(Porro镜)的竞争,在公司的商业政策下它亦可能成为牺牲者。不过个人金钱投它一票,使之成为日用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