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1935年 蔡司 Delta/Deltarem 8X40,德国 90°</P>
< >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P>
出瞳距离:12mm
< >
< >
注:Deltar为双调版,Deltarem为中调版
< >
< >
这是首架超广角望远镜,使用了含非球面镜片的改进型阿贝尔目镜(见上图,但图非绝对精确)。在做环视观测时会出现波动起伏的变形效果。
< >
< ><B>1942年 蔡司8X60 保罗二型 “Slim”或“Tall”</B>(引号内似为镜子的绰号,译注)<B>,德国(军用) 72°
< ></B>
< >
< >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P>
出瞳距离:24mm
< >
<P>
<P>
<P><B>1942年 蔡司8X60 保罗一型 “U艇指挥官用镜”,德国(军用) 72°
<P></B>
<P>
<P>
<P>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P>
出瞳距离:22mm
<P>
<P>
以上两款8X60性能相近,都能提供非常舒适的广角视野。许多人相信它们可以跻身最优秀望远镜之行列。据信这两款镜子使用了含非球面镜片的阿贝尔目镜,畸变特性得以很好地平衡(有少量枕形畸变)。
<P>
<P>
<P>
<P><B>1943年 Sard Mark43 6X42,美国(军用) 72°
<P></B>
<P>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出瞳距离:20mm
<P>
<P>
<P>
<P><B>1944年 Mark41 7X50 美国(军用) 70°</B>
<P><B>
<P></B>
<P>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出瞳距离:21mm
<P>
<P>以上两个型号是最优秀的美制广角望远镜,两镜都使用了厄尔弗型目镜和大尺寸棱镜。</P>
<P>
</P>
<P>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P>
<P>1951年 博士能/FPO Rangemaster 7X35,日本 <B>70°</B></P>
<P><B></B>
</P>
<P>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P>
出瞳距离:14mm
<p>
可能是战后首款日本制造的广角望远镜,由富士写真光学公司为博士能生产。它引发了日本的广角型号大潮,其中有些光学不错,但多数品质低劣。
<p>
<p>
<p>
<p><B>1953年 Huet 8X40 屋脊棱镜,法国 (军用)</B> <B>88°
<p></B>
<p>
<P>
</P>
<P>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P>
出瞳距离:12mm
<p>
<p>
这是一款不同寻常的超广角屋脊镜,边缘校正好于Deltar,令人生厌的畸变较少,但中心解析力不如Deltar。
<p>
<p>
<p>
<p>
<P> 1956年 徕兹 Amplivid 镜面/屋脊 6X24,德国 72°</P>
<P> </P>
<P>
广角望远镜:回望经典,挑战未来(原作者Fan Tao)
</P>
出瞳距离:11mm<p></p></P>
把屋脊棱镜和镜面结合在一起的少见的紧凑型广角望远镜。这款镜子的问世表明紧凑型屋脊镜同样可以做到广角。解析力和亮度较低,但对这样一架便携小镜来说,算是合理的权衡结果。直线性畸变小。<p></p></P>
<P> (待续)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7 14:09: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