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eiwei29 - 

春节礼物-FL7X42终于到了我手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twiger 于 2007-2-8 08:40 发表
借此宝地对边缘问题说一下个人看法,感谢楼主。

(以下摘自网络)就人的视觉范围而言,视场可达150°,10°以内是视力敏锐区,即中心视野,对图像的颜色及细节部分的分辨能力最强。20°以内能正确识别图形等 ...

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就是欧日望远镜的理念不同吧。不过感觉这样做也确实与实际相符。
发表于 2007-2-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龙潭兄的镜子可就早了去了,会长的镜子是一年多前买的,还没有莲花渡膜。龙潭兄的镜子不知道有没有那个莲花的 小塑料牌子挂在上面。
发表于 2007-2-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fs55 于 2007-2-8 10:21 发表
ytwiger的想法有点类似于电影里的fade in,fade out,即淡入,淡出。
处理边缘像质,欧镜和日镜确有不同的理解和方法。我对边缘像质的要求,就是一眼看去不影响整体观感。太差的边缘像质会使得整个影像显得松散 ...

王会长说得很有道理,追求过度真的有点钻牛角尖的味道.
日镜的边缘处理胜于德镜我也有体会,但是,是不是说明日镜一定比德镜好?我看不一定,有时候,一种很细腻的感受,那是很难用指标量化的..........
发表于 2007-2-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学劳拉去冒险 于 2007-2-8 10:34 发表
等我有顶级镜子时我会用它来观察远处漫山遍野的杂草,看看欧镜的这种理念是否在这样的条件下同样成立。

我预计3月下旬会去成都。如能成行,就带上FL,BL和Habicht让劳拉鉴赏一番。
发表于 2007-2-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学劳拉去冒险 于 2007-2-8 10:58 发表
啊!欢迎老王啊!如果时间允许可到兴文石海走一朝,风景还是不错的。如果时间不允许,我请个假到成都拜会会长。

兴文石海离成都有多远啊?
发表于 2007-2-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争取带上家伙(照相机)去一次!
发表于 2007-2-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fs55 于 2007-2-8 10:57 发表

我预计3月下旬会去成都。如能成行,就带上FL,BL和Habicht让劳拉鉴赏一番。

      
                                                      2007年北旅第一号文件
                                                           
      北旅的主要领导定于三月南巡,希望沿途省市县各级领导班子做好接待工作,把领导有关镜子的指示落实到实处.并把有关镜子工作报告和图文资料做总结汇报,提交北旅镜坛,供各省部市县各位领导参考并修正!

[ 本帖最后由 阿戈 于 2007-2-8 12:03 编辑 ]
发表于 2007-2-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过一本书叫《看的艺术》,里面提到人眼是一个很“垃圾”的光学系统,各种畸变、像差足以让镜头生产线的质检把它当废品扔掉。但人眼却是一件高效的观察工具,它飞快地扫描前方的景象,再经过超级图象处理器——大脑,让我们迅速地认识各种各样事物。当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忽略掉的东西远远地超过了看到的东西,但我们学会了抽象,能从非常基本的要素识别事物而忽略大量的细节。
照相机的镜头设计会尽可能让景物真实地投影在底片上,人眼看照片却是“扫描”的,观察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成像用光学系统和目视用光学系统设计理念的不同。所以我认为顶级欧洲手持双筒镜的边缘像质“差”并不是不能或不想作好,而是根据人眼的观察方式就这样设计的。我们用手持双筒镜观察同样是一个“扫描” 的过程,只要镜子的边缘像质下降小于人眼的边缘像质下降程度,就不会对我们的观察产生不良影响。
发表于 2007-2-8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固定观察用的,或者是不方便移动的望远镜对边缘的要求更高,因为人眼的视觉中心要在望远镜的视野里“扫描”,扫描到边缘发现像质变差了,当然不爽。
发表于 2007-2-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级欧洲手持双筒望远镜用很高级的物料、镀膜工艺追求“眼前无镜”的境界,是有科学根据的艺术范畴的东西。
发表于 2007-2-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了欧镜边缘问题的一个台阶下,一个说法。
发表于 2007-2-8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潭 于 2007-2-7 21:12 发表
镜子到了,因为要外出,今天只是瞄了几眼,正如王会长说的,买这镜子我不会失望!也没有德国人的签名,我是深圳南艺买的!
关于大家所探讨的边缘质量,我觉得一点也没有影响观感,我和sw8x32EL对比了一下,以我 ...

兄又进新宝贝了!恭喜一个
这个规格的镜子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小镜子 不过这种屋脊镜我是觉得SW的成像特点最舒服 淡淡的青色
FL上次镜友会看过,感觉市光学难挑毛病的镜子,不过特点也中规中矩
发表于 2007-2-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边缘校正好当然是好事,不过手持镜要考虑到成本,体积,重量,透光率方面的限制,所以在这方面是一定要有所妥协的,不同的妥协程度早就了不同的设计风格。最极端的例子比如Habchit 7×42,物镜目镜加起来只有3组,所以通透感上有优势,但视场就没法做大(当然也是棱镜部分限制住了,做不大)。
发表于 2007-2-8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戈 于 2007-2-8 12:01 发表

      
                                                      2007年北旅第一号文件
                                                           
      北旅的主要领导定于三月南巡,希望沿途省市县各 ...

岂敢岂敢!我是为了生计四处漂泊,顺便会会镜友!
发表于 2007-2-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学劳拉去冒险 于 2007-2-8 10:34 发表
等我有顶级镜子时我会用它来观察远处漫山遍野的杂草,看看欧镜的这种理念是否在这样的条件下同样成立。


必须放松放松,然后轻松地向前看,调整好注意力,不要关心除了视场中心10%以外的景物,这样的理念就成立了。


千万别看杂草,杂草特别挑镜子,看杂草从里的一只小鸟吧,ok!
发表于 2007-2-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nger 于 2007-2-8 13:44 发表


必须放松放松,然后轻松地向前看,调整好注意力,不要关心除了视场中心10%以外的景物,这样的理念就成立了。


千万别看杂草,杂草特别挑镜子,看杂草从里的一只小鸟吧,ok!


怎么看怎么像追捕里的台词: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走过去,你就会熔化在蓝天里~~
发表于 2007-2-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欧系镜子的这种舍弃边缘的理念在天文双筒镜里行不通?甚至基本没有什么欧系镜子被评为最佳天文双筒镜子??

事实上,天文目视用途中天体常常有可能占据较大的视野,这时候假如镜子的边缘质量稍差,就可能造成必须来回移动望远镜才可以进行高质量局部观察(这是在天文观察里很忌讳的),因此用于天文用途的Nikon7x50SP,10x70SP,Fujinon 7x50,16x70,高桥22x60等有名的天文双筒的整个视野成像质量都特别棒,才有真正震撼的目视效果。


欧系镜子普遍用于观鸟,一般来说,鸟只是占有视场中心的一个局部甚至小局部,边缘质量控制不好就没有什么大的妨碍了。简化目镜设计,提高通透感,把中心像质搞得鲜活些更适合展现鸟儿美丽的羽毛和身姿。


从劳拉兄拿欧系镜子去观察满山遍野的杂草来看,估计效果会觉得一般---一家之言!大家可以讨论。

[ 本帖最后由 ranger 于 2007-2-8 13:58 编辑 ]
发表于 2007-2-8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设计理念。

看你想拿镜子看什么目标了,依据目标来确定你需要接受何种理念。


或者观星观鸟都要来,你可以买两套顶级啦!
发表于 2007-2-8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海事用望远镜里。
发表于 2007-2-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天文目视用途中天体常常有可能占据较大的视野,这时候假如镜子的边缘质量稍差,就可能造成必须来回移动望远镜才可以进行高质量局部观察(这是在天文观察里很忌讳的),因此用于天文用途的Nikon7x50SP,10x70SP,Fujinon 7x50,16x70,高桥22x60等有名的天文双筒的整个视野成像质量都特别棒,才有真正震撼的目视效果。”

我不信你用nikon 7x50 SP等手持镜观天的时候会把镜子定在一个点而转动眼睛去扫视整个视场。大型的转动困难的除外。还有主要用于摄影目的的天文镜除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