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eiwei29 - 

春节礼物-FL7X42终于到了我手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6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来的及时,我也订了一个zeiss7x42FL,后天就能到我手上了,拿到我再仔细看看!

[ 本帖最后由 龙潭 于 2007-2-7 19:59 编辑 ]
发表于 2007-2-6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潭 于 2007-2-6 02:56 发表
这贴来的及时,我也订了一个ziss7x42FL,后天就能到我手上了,拿到我再仔细看看!

龙潭兄一定不会失望的!
发表于 2007-2-6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劳拉去冒险兄
我之所以写上面那些话,是因为记得王会长有一篇关于MS的大作,将二篇文章作个对比,如何?
呵呵,
发表于 2007-2-6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under 于 2007-2-5 22:05 发表
存在光斑说明消光不够好,有时候是失误,也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航海家2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向工程师提出来,工程师解释到是因为镜身太短的缘故,如果再加一个光栏,又有可能影响有效口径。


航3就采用了.但是消光效果并没有多少提高.反而失去了超短外形的把玩乐趣.

[ 本帖最后由 zhwwww 于 2007-2-6 09:43 编辑 ]
p07lvrxm.jpg
发表于 2007-2-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边缘成像不是指90%处的光学质量,也许这里的光学质量和大多数人无关。

但是某些顶级镜子从50%处就开始的像质下降,个别顶级镜子即使中心都存在的明显色差,其实都是说不不过去的,不能因为其价格贵、名气大就不了了之,很多东西还是可以进步的。
发表于 2007-2-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nger 于 2007-2-6 09:42 发表
这里的边缘成像不是指90%处的光学质量,也许这里的光学质量和大多数人无关。

但是某些顶级镜子从50%处就开始的像质下降,个别顶级镜子即使中心都存在的明显色差,其实都是说不不过去的,不能因为其价格贵、 ...


认同这个观点.当一个产品即使有好的血统,做到了同类之中的佼佼者,也不能认为不改进其存在的不足是无所谓的.消费者尤其是玩家更不应该把缺憾认为是个性.

[ 本帖最后由 zhwwww 于 2007-2-6 09:53 编辑 ]
发表于 2007-2-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FL 出现多个出瞳应该是棱镜结构的问题,不是光斑。包括物镜端看过去 分叉的结构。

劳拉兄的意见,我也接受。不过现实是找不到那样的镜子。如果能有镜子达到MS750的光学,而体积与842一样大,我肯定非常满意了,可是没有。

龙潭兄的FL742到了后,请做个评测与我做个对照和修正。我看镜子还是菜鸟水平,权当给大家一个谈资。不必太认真。
我这个评测还是初步的看法,随着接触的增加,有可能对今天的结果作个修正的。
发表于 2007-2-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镜子,从光学,到做工,体积重量,我都很满意了。有这么多镜友关注这个镜子,非常感谢,这几天是我非常快乐的日子。
发表于 2007-2-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一流欧镜和一流日镜,再加以比较和概括,就能知道何谓缺陷何谓特点了。欧洲人无法做出日本人的产品,日本人也不愿意做欧洲人的产品。这里更多是理念所为。
明白了不同地域产品的特点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选择。满足自己所有要求的产品恐怕难以找到。一定要要将不同流派的特点糅合在一起是不太现实的。这就像既要川菜的麻辣,又要粤菜的原汁原味一样,一定是可望不可及的。
发表于 2007-2-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劳拉兄的指点。
刚才再次对60米外树枝观察,感觉从中心视场质量来说,FL742 与HABICHT742比起来,还是HABICHT更胜一点点,细节鲜明,更容易分辨,主题突出。甚至感觉倍率稍高于FL。
若论中心视场,HABICHT可能达到顶点了吧,FL也无法超越。
HABICHT的精华全在那个小视场了,做到了极致。

FL镜桶的消光似乎不好,在低角度有闪光的反射物体时,FIELDSTOP周围有散射光。镜桶内部没有象SW的消光环,物镜距离边缘较近。

[ 本帖最后由 weiwei29 于 2007-2-6 11:12 编辑 ]
发表于 2007-2-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 SW 10x42EL中心就有较为明显的色差,Zeiss 8x42 FL从50%像场处开始就有较为明显的像质下降,SW 8.5x42EL在近距离观察时,枕形畸变明显。

这些都是在顶级L系列镜子上看见的明显问题,不是设计理念,而基本是缺陷了。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些的,10x42EL中心保留那样的色差为的是那种理念呢?是为了让人看的更爽吗?
发表于 2007-2-6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重复说过多次的话,厂家设计制造产品是受到到成本约束的。如何安排有限的资金,有侧重地提供给用户以较佳的光学享受,不同厂家有不同理解和实施手段。撇开对好镜子的标准讨论(比如边缘像质,畸变校正的程度等)。一个镜子如果要在各方面都表现完美,那么,它的价格必定是高不可攀的,一定是有价无市的。过万元的镜子已经被不少人认为是抢钱,那么数倍于它的价格有多少人会接受?
至于色差,我觉得似乎把它放得太大了。如果是摄影镜头,色差纠正确实非常重要,各个厂家都会下力气去获得尽可能完美的色差纠正效果(当然是针对高价旗舰产品而言)。对于望远镜,我们也可以期望无色差的效果,实现起来也不难,采用特殊光学玻璃就性,但是成本的飚升该如何面对?如果出一个类似FL的光学效果,色差纠正达到Leica APO观鸟(我看过的望远镜中色差纠正最好),价格大幅增加,有多少人会买它呢?我们对镜子性能的某种妥协,就是对自己金钱的妥协。
从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于此同时,厂家能否满足我们的要求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发表于 2007-2-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级镜的缺陷的确让人不爽,有些还是硬伤。目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呀。
买了FL后,我几乎无所求了。对于天文镜的追求,由于环境所限,无法享受了。
今年争取进入单反阵营吧。
发表于 2007-2-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不是有没有色差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双筒望远镜可以完全消除色差,只是希望能够表现得好些。

EL得色差问题显然比Leica重些,更比不上FL,这也是很多EL用户所抱怨的。没有人期望EL能够无色差,但是还是要和其顶级镜子的身份相称为好。FL的边缘质量问题,估计也没有人能够期望完美表现,只是别太过分明显就好。

一个顶级镜子的各方面表现都应该适当为好,应该配得上其顶级身份,虽然不要求完美,但也别在关键指标上太落后了,假如一个万元级别的顶级镜子在某个关键指标上只能达到2000元级别的镜子水平,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发表于 2007-2-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只万元级的小口径手持双筒,有些问题确实不应该,比如镜筒内部甚至镜片本身的清洁问题,反映出品管方面的一些缺陷,谁让没有别家光学超过它呢?这种问题的根源,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店大欺客的因素在里面吧。厂家只有在自己利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会行动起来,空讲道义是很苍白的。
发表于 2007-2-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EL的推出时间相对早些,当时它的对手是Zeiss Victory,Leica BN,Nikon HG,相比之下它的色差不算缺陷,不过当对手都改进了,这个问题就突出了。

如果不能接受,等EL的升级版吧,Birdforum已经传闻很久了
发表于 2007-2-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例,EL的价格高达13000-16000元,但是从光学效果来看,似乎让人觉得厂家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外壳和人机工程的设计加工上,相对Leica BL和Zeiss FL,光学上倒是不特别出彩,除了色彩不错外,色差相对偏大,畸变相对偏大,消光效果相对一般,大家觉得这6000元外壳加工和无中轴设计费是否花得值得?
发表于 2007-2-6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家都对顶级镜子的缺陷和问题欣然接收,那厂家何来改进动力?其实很多技术问题在适当的成本控制能力下都能够解决得。

只要市场有驱动力,即使在当前成本下,这几家公司也一样能够拿出更完善的东西来,不会涨价,因为将来它不改善就被淘汰。就看谁想打着第一波了,用更好的产品将其他几家的领地圈到自己家来,立马就会有变化。
发表于 2007-2-6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果有些方面在逐渐改进了,说明当初应该是受到技术或成本限制,如果依旧维持原来的,那么大概就是设计理念问题了.???????
发表于 2007-2-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进是肯定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Zeiss Victory,推出以后评价都不好,于是几年后改进了Victory II,仍然有些问题于是又推出了Victory FL。

不过望远镜是个小众商品,市场小,发展慢,改进也是需要比较长时间的,也许他们的设计室里面已经摆了下代或者下下代产品了,只是我们无法见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