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岷江冷杉 -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庆红旗水库的有一只毛脚鵟跟这只很象,也是个MM。这两只毛脚鵟都不怕人,所以它俩就留下了2009年冬天的纪念照。



红旗水库湖面很大,水很深,到了冬天结冰的湖面可以走车,由此大家可以想象大庆的天还是很冷的.毛脚鵟能够生活在这么寒冷的地方,也是一个"王铁人"吧?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太吸引人,太带劲了!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猛鸮在国外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广阔的针叶林带,北极的苔原地区,它虽然与南半球的鹰鸮摸样相象,而亲缘关系却很远。与鹰鸮比猛鸮的羽色更醒目,而且更趋向于白天捕食,因为在靠近北极的针叶林里整个夏天都是白昼。猛鸮中等体型,36—41厘米,翅膀宽大,而且与尾巴逐渐地由宽而尖,象鹰和小型的隼。它直立的栖停和向前倾斜扬起尾巴的方式非常象鹰,眼睛小,但明锐异常。飞行迅速捕食方式象伯劳,经常从高处监视并向下猛扑地面的猎物,有时则贴着地面飞行,冬季啮齿类动物都转移到雪地隧洞中,它们不得不捕捉一些鸟类来填报肚子。猛鸮的繁殖受着啮齿类动物数量的影响,在食物缺乏的年景它们向南迁徙,甚至出现在分布区以外的地方。象很多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鸟类一样,由于很少见到人,不了解人类的威胁,它们不怕人,



[em07][em07][em07]

恭祝大家新春快乐,牛年事事顺心,天天好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并十分的向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都是那么精彩![em02]

顺致新年快乐![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整了一天雪猫,放上来与鸟友共享

隐形鸟——雪鸮

1957年的初冬,黑龙江北部的五大连池已经完全是白雪茫茫的世界,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耸立的12座火山,而火山下念珠一样彼此串联的“五大连池”冰封雪盖与雪原连成一片。这样寒冷的北方的寒冷的季节在野外几乎看不到生物在活动,尤其是娇弱的鸟类,它们早在秋天就凭借着翅膀的优势向着南方迁飞了。

一天早晨,一只硕大的鸟在三池子的湖畔飞翔。它通体的羽毛雪白,与周围白茫茫的环境相融相生,它不象一个长羽毛的鸟,倒像是雪原深处飞腾出的雪的精灵。灿烂的朝霞照耀着翔舞的雪鸟,给它的雪衣镀上暖暖的阳光,它金色的大眼睛熠熠生辉,散发的灵光一直地照进你的心底深处。无论是谁在这样的环境下见到这样一只鸟都不会无动于衷,巧的是一位正在室外工作做动物考察的年轻人成为“雪精灵”的第一观赏者。

在被美丽打动和震撼的同时,他依然方寸未乱,按照职业素质的训练,认真观察着鸟的形态一举一动,并一丝不苟记录下观察到的一切。

那雪的精灵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翔舞中,亦或它在享受着黎明时的日光浴。他不知不觉间慢慢地靠近了这美丽的“雪精灵”:它的头圆而小,嘴的基部长满了刚毛一样的须状羽,从中显露出一具不大的铅灰色的钩嘴。雪白的毛茸茸的毛覆盖了它的腿,一直延伸至它的脚趾。露出弯弯的灰褐色的利爪,爪子的尖端一星星的漆黑。

它肯定是个猛禽,是个抓老鼠的猫头鹰。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漂亮的鸟,跟他见过的几种猫头鹰比它的体形可算是够大的了,可以跟世界最大的猫头鹰有的一拼。只是它的头上不象雕鸮耸立有耳羽。最为奇特的是在雕鸮应该偃旗息鼓、闭目养神的时候它精神抖擞,一点都不像‘夜猫子’。

它喜欢阳光,亦或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夜猫子:它的面盘不甚显著。

它似乎并不怕人,亦或它跟本不知道人之可怕,可以肯定它不是黑龙江的土著居民,它来自远方更冷的北方,来五大连池过冬来了。

如果是在今天我们尽可以用各种的照相的和录像的设备记录下它的美丽和行为。但是在当时按照通常的惯例,要证明你看到一种鸟你必须要拿出这个鸟的标本。尽管这美丽的“雪精灵”是年轻人的“新种”,尽管年轻人知道在当时全中国还没有这种鸟的标本,但是年轻人不忍心射杀它。谁知道第二天一早,当地的老乡提着白鸟的尸体来到年轻人住所,这样年轻人不得不将着美丽的白鸟作成了标本,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个雪鸮标本。也是我国关于雪鸮的第一笔文字记录。

在翻检雪鸮资料时,看到这则久远的逸事。让我好奇那个在寒冷的冬季在野外做动物考察的年轻人是谁呢?我猜想他应该是一个东北人,也许就是黑龙江人。五大连池地处黑龙江的北部,对于“南方人”实在是冷得太蝎虎了。

原文在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fe5100100c69c.html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来,看了岷江冷杉老师的美文也想赞助几张东北的猛禽图片,不知怎么发图,望知道的老师帮忙指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深深的被老师的文笔打动,传两张今年记录的雕鴞和雪鴞,和很多老师相识,请不要问我是谁,我想给这些猛禽一片净土,不想让人打扰他。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东北平原冬天的猛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自由飞翔的图片,好难得的雪猫和大狂在一起的图片……不知是在哪里拍摄的,应该是在东北吧

[em13][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外風光迷人,山川靈秀!!![em28][em28][em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岷江冷杉在2009-2-7 10:51:29的发言:

谢谢自由飞翔的图片,好难得的雪猫和大狂在一起的图片……不知是在哪里拍摄的,应该是在东北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然是东北的了,要不不符合您的命题。过年了,我是看看猫们是怎么过年的!雪猫看见4只,雕猫一只。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9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见到4只雪猫,羡慕啊!还有图片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9 10:18:0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岷江冷杉在2009-2-9 10:07:53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见到4只雪猫,羡慕啊!还有图片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9 10:18:01编辑过]

还有啊,暂时不易发,到时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0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岷江冷杉在2009-1-8 21:21:40的发言:

猛鸮这无畏的少年,它站在高高的树梢,时而将它的头向左越过肩,扭过280度,然后再向右,越过肩,转280度……就在你一愣神的工夫,它翩然而下,扎入草丛中,爪下提着它的刚刚的猎物,得意地回到树梢,享受战利品!

猫头鹰的眼睛是一架“军用的夜视仪”——
晚上看东西如我们白天看东西,白天看东西如我们晚上看东西,什么都看不清,甚至根本就看不见。最近国外科学家有一项研究揭示:猫头鹰喜欢抓老鼠吃,是因为老鼠中含有一种物质可以让猫头鹰在晚上保持好的视力,为了晚上看的请他们必须每天吃一定数量的老鼠。医学家听到生物学家这项研究成果,尝试着用这个原理来治疗夜盲症患者,他们煮老鼠给病人吃,果然夜盲症患者的眼睛有了好转。

猛鸮整个就是白天工作,夜盲症也不怕,可是它也吃老鼠,不过是白天抓老鼠,不是晚上抓老鼠。我们不知道猛鸮的眼睛在白天能不能看见,如果它的眼睛象别的猫头鹰的眼睛一样——是一架“军用的夜视仪”,那么它白天是个“睁眼瞎”。它为什么不晚上工作呢?

它在白天工作
,靠的是视力还是听力呢?还是听力和视力都很健全和敏锐,怕什么说:我观察了一整天,发现白天特别是上午它比较活跃,耳聪目明,在城市噪音中辨明食物的藏身地,一抓一个准,佩服。

猛鸮真是一个奇怪的猫头鹰,是猫头鹰中的一个异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8 21:38:5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猛鸮是个真正的“北方佬”

我在东北时,当地人总是很自然地说,你们南方人——他们把比东北地区靠南的华北地区以及中原地区称作南方,而我们理解的南方是是指长江以南和秦岭以南地区。行走于东北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北方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长江以北的所有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和中原地区,还有整个的西北和东北地区;一个是关外的东北地区。

猛鸮是个真正的“北方佬”,分布于“关外地区”最靠北的大兴安岭。马敬能先生《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一书上说猛鸮“指名亚种越冬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池地区及大兴安岭”,猛鸮在“西北最靠北”的新疆也有分布和繁殖:“亚种tianshanica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迁徙时也见于新疆西部”。“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池地区及大兴安岭”已经非常靠北了,那里冬天的气温可以达到零下30度以下,而猛鸮的繁殖地还在“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池地区及大兴安岭”的更北面。猛鸮的英文名字Northern Hawk Owl直译就是北方的鹰鸮,在国外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北欧、北亚及北美洲的广阔的针叶林带北极的苔原地区,因为在靠近北极的针叶林里整个夏天都是白昼,像北极居民雪鸮一样猛鸮习惯了在极昼的环境下工作,成了白天工作的夜猫子。

猛鸮在夏季大多生活在森林里, 其繁殖受着啮齿类动物数量的影响。当寒冷的冬季来临啮齿类动物都转移到雪地隧洞中,它们不得不捕捉一些鸟类来填饱肚子。在食物缺乏的年景它们中的有的个体会迁移到森林的边缘, 甚至向南迁徙,有时会出现在分布区以外的地方。像很多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鸟类一样,由于很少见到人,不了解人类的威胁,它们不怕人。

这样一只猛鸮在2008年的11月中旬,从大兴安岭,迁飞几百公里,来到了地处松嫩平原腹部的大庆,并且在闹市为自己谋得了一块领地。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在东北骑单车靠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鸟人们真能吃“苦”,佩服!!佩服!!

[em13][em13][em13][em13][em13][em13][em13][em13][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猛鸮在国外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广阔的针叶林带,北极的苔原地区,它虽然与南半球的鹰鸮摸样相象,而亲缘关系却很远。与鹰鸮比猛鸮的羽色更醒目,而且更趋向于白天捕食,因为在靠近北极的针叶林里整个夏天都是白昼。猛鸮中等体型,36—41厘米,翅膀宽大,而且与尾巴逐渐地由宽而尖,象鹰和小型的隼。它直立的栖停和向前倾斜扬起尾巴的方式非常象鹰,眼睛小,但明锐异常。飞行迅速捕食方式象伯劳,经常从高处监视并向下猛扑地面的猎物,有时则贴着地面飞行,冬季啮齿类动物都转移到雪地隧洞中,它们不得不捕捉一些鸟类来填报肚子。猛鸮的繁殖受着啮齿类动物数量的影响,在食物缺乏的年景它们向南迁徙,甚至出现在分布区以外的地方。象很多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鸟类一样,由于很少见到人,不了解人类的威胁,它们不怕人,



[em07][em07][em07]

恭祝大家新春快乐,牛年事事顺心,天天好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