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入坛,一直到2013年左右,我都是俄镜党,这个情节主要是受故乡哈尔滨90年代初中俄贸易的一些影响。小时候那会,也就是90-99年,哈尔滨中俄贸易市场开的是如火如荼。市场在建设街,我家在巴陵街,就隔四五趟街,几乎没事就去那里溜达。
当时义乌货少,真俄货多,我就记得摊上摆的黑色望远镜很多,又黑又粗,可惜当时不认识,现在回忆起形状,极有可能是10-15倍的贝戈士和贝凯特系列。另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记得在一个东北倒爷摊上看到的一种小望远镜上有方标,现在看来,应该是00年以前的老贝8左边的方标。此外,摊上还有俄罗斯的皮货(在所有商品里最多最繁)、翻盖大骷髅手表、俄军骷髅身份牌(黑黄红绿蓝不同颜色的)、俄军90年代迷彩服、套娃、巧克力、钓竿、夜视仪,我记得甚至还有俄罗斯的大橡皮艇(带划桨)。说实话,如果时间能够倒流,真想回到90-99年那会再去那个市场逛逛。
早期的市场,还有俄罗斯人当街卖东西。我母亲在1991年,在那个市场上,用一个真皮兜子,和一个俄罗斯人换了一个闹钟。语言不通,纯属易货贸易。这个闹钟一直摆在小时候我家租住的房子里房主留下的老黑柜子上。现在闹钟还在我家,只是不走了,也是当年的老物件了。大学学了俄语以后一看,确实苏联产的,火箭牌。
后来到95年以后,街上易货的俄罗斯商贩就渐渐没有了,剩下的都是中国摊主了,然后国产货就慢慢充斥进去了,不过那时的国产货并不是义乌仿俄货,而是实实在在的国产正牌货,像手表、相机,作为同类商品和苏俄货一起摆着卖。
我是2010年入坛的,受坛里影响,最早入的就是贝凯特10X50,潘家园280块钱入的,那会觉得成像又黄又稳定,挺高大上的。后来陆续从老刘店入了迷彩测距贝八、中调测距贝十,从坛里收了苏六、苏七、苏八、全七、克诺斯7X50,从闲鱼上收了克诺斯20X50,从日坛雅宝路收了全十。感觉全十光学性能已经是俄镜的巅峰了,无出其右者。其实收俄镜并不是因为其光学好,说到底还是一种儿时的情怀在作用。
但是,我这样一个俄镜党,2013-2023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日用装备的德国化(蔡司化)………………
苏六,被二战碗六替代; 全七、苏7x35和克诺斯7X50,被两部东蔡7X50和DF7X40取代; 苏8,被东蔡8x30多层镀膜取代;
两部贝凯特10X50和全十10X42,被一部性能刚刚的东蔡10X50广角取代。
之前视若珍宝的一众俄镜现在成了被束之高阁的老物件。之前手里的No.1观测利器——10倍贝凯特,被东蔡10(还不是多层镀膜)完全彻底的比下去了,通透也比不过人家,视野也比不过人家。结果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日用镜就是东蔡10和东蔡8了。第二梯队也是日本十三年式和一部胜间,轮不到俄镜了。现在只有去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执行出国任务,比如新疆或者非洲,才会带俄镜,因为不怕丢、不怕坏。
我就这样完成了换装,回想起来,确实有一种国军换装德械,鸟枪换炮的感觉。虽说,玩光学还得往三大上发展,什么ED,萤石镜片,这些慢慢来吧,毕竟还有后半辈子的时间。
用一句镜友的话概括,吾生也有涯,而玩镜无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