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地球或曾拥有两颗卫星 一颗因慢速撞击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地球可能曾有两颗卫星,一颗现在正照耀着我们的夜空,另一颗稍小一些





科学家认为,当两颗卫星相撞时,月球可以吸收它的姊妹卫星的一些材料  





        北京时间8月4日消息,根据一项最新提出的理论,地球或许曾经拥有两颗卫星,除了现在夜空中我们看到的那颗,地球曾经还拥有一颗较小的卫星。

  月球的背面遍布高地,这项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这两颗卫星之间发生慢速相撞导致了这一结果。因为小卫星的物质堆积在了月球背面,形成高地。

  根据现代探测结果,月球面朝地球一面和背对地球的一面的地质情况截然不同。面朝地球的一侧主要地形是平坦的低地,而背对地球的一侧则主要是高地和山脉,并且拥有厚得多的月壳层。

  科学家们此前曾经提出多种理论试图解释月球显示的这种不对称性。其中一种主流的观点是认为引潮力重塑了月壳,并形成了这种不对称。但是这一基于“撞击说”的新理论,撞击说一般被认为可以解释月球的形成。

  很多科学家相信月球的形成是源于一次撞击事件:在太阳系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大量物质飞溅出去进入轨道,随后在引力作用下,这些碎屑逐渐冷凝并聚集,最终形成月球。科学家们认为当时还形成了第二颗相对较小的卫星,这颗卫星同样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了数千万年。

  根据这篇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的描述,这两颗卫星之间发生的撞击是相对慢速的,这样的慢速撞击不会造成大规模的陨石坑或者大规模的熔岩溢出。相反的,大部分撞击产生的物质都堆积在了发生撞击的那一侧,形成一个巨厚的月壳层。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月球背面的大量山脉和高地地区的成因。

  论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埃里克·艾斯旁(Erik Asphaug)说:“我们的模型可以和月球撞击起源理论非常好地相互协调,根据月球撞击理论的预计,在形成月球之后地球轨道上应当还会留存一部分碎屑物质,这就构成了我们的新理论的基础。并且和目前我们已知这样一个系统的动力学稳定理论,月球的冷凝时间,以及月球岩石的年代测定数据相符。”

  同样来自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他的同事弗朗西斯·尼莫(Francis Nimmo)教授是月球潮汐扭曲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他评价说:“月球正反两面显示出的截然不同的地质学特征自从航天时代的开端就一直困扰着学界,其重要性或许就仅次于月球起源问题本身。”

  他说:“埃里克的理论令人印象深刻之处便是他成功地将这两个问题联系了起来。或许在那次形成月球的撞击事件中有物质飞溅到了更远的空间并最终逐渐在引力下落回月球表面,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月球两个半球的明显差异。”

  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目前还无法判断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更加符合实际。
发表于 2011-8-4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球是从太平洋给撞出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线互联 发表于 2011-8-4 23:00
月球是从太平洋给撞出去的?

不会的,数十亿年来地球的版块一直在不断的运动中,几几大板块分分合合,地表形态也在不断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5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是给撞缺了后,板块在地热溶浆作用下开始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5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线互联 发表于 2011-8-5 13:07
会不会是给撞缺了后,板块在地热溶浆作用下开始移动?

当时撞击时地球还是一颗原行星,地表炽热,到处都是流动的熔岩,因此没有什么板块,那个和火星大小的星体也是一颗原行星,撞击发生后那颗原行星与地球融合,撞击产生的碎片飘向太空,逐渐形成了月球和那个小月球

点评

高手!谢谢!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11-8-5 14: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5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撞击地球的原行星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线互联 发表于 2011-8-5 14:05
撞击地球的原行星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应该和地球、火星的组成差不多

现在的观点认为太阳形成时围绕它的气体和尘埃逐渐冷却,凝聚,逐渐形成了数十颗甚至上百颗原行星,他们之间不断的撞击融合,最终形成了八大行星

点评

谢谢!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11-8-5 14: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