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jbeilvzhixing 于 2013-4-12 21:20 编辑
3.2 清晰度:
我没有单独去区分分辨率和锐度,水平不够,也没有专业测试的工具。但我想分辨率和锐度最终还是体现在眼睛感觉到的清晰度上面,所以这个对比测试还是仅以我自己感官为准吧。这是两镜对比的核心指标。因此花费的时间最多,对比的方式也尽可能地全面。每种方式前前后后比了很多次,结果基本一致。这里进行了汇总,并不只是我下面写到的这几次。
室内: 自然光线良好。选了两张印刷清晰,大小字体都有的名片贴在6米远处的墙上。反复对比,两镜表现相当,看字体边缘都能做到清晰锐利,黑白分明。仔细再分辨,在EMAIL处看出了高低:“@”很考验清晰度啊,ZR微弱优势胜出。
但同时感觉MS看去图像偏小,字体偏纤细;ZR偏大,字体略显丰满。怀疑是否是ZR的放大倍率大,才导致细节容易分辨。但8倍比7倍真的如此有作用吗?于是,用个土办法,分别目镜后拍了两张照片,原尺寸裁剪,调高透明度,试着拼图重合比较大小。结果大小基本一致(手机照片质量不高,边缘较模糊,不能做到严丝合缝)。这说明倍率的优势微乎其微。
视场所致?ZR实际视场、表现视场都大于MS,同等大小的图像按说应该显小啊,为什么这里反而显大呢?实际在墙上画了视场范围后,才发现,我的测试距离太近了,双筒无法完全合圆,实际上,保罗式、大口径的MS在墙上看到的范围要大一些,所以反衬图像小了。大体是这样吧。
无法完全合圆是否影响清晰度?重新用单筒中心反复测试,结果不变。
室外白天:
第一次室外对比:天气不好,有沙尘。观看3.5公里处塔吊。此时能见度不太好,应该是MS口径有优势。但实际观察结果相反,第一眼就分出了高下:ZR可以模糊地分辨塔吊横臂上下梁间的人字梁;MS只能分辨横臂上下梁,人字梁基本就只能想象了。
第二次室外对比:多云天气,能见度很好。观察1公里外高楼外墙面。墙面是灰色瓷砖打底,中间撒缀黑色瓷砖。两镜都可以清晰分辨黑色瓷砖。再三比较,ZR稍锐,黑色瓷砖构成的线条边缘干净一些。
第三次室外对比:天气晴朗,能见度极佳。选取60米处银行宣传画。ZR可分辨“个人用户XX转账汇款”的小字;MS能分辨“个人用户XXXX汇X”,而且第一次并不成功,是在ZR分辨出来后,MS再次测试时,才能联想分辨。
晚间:
选取2.6公里外高楼。观看霓虹灯箱,不相上下。观察霓虹灯带(就是那种楼边上镶嵌的)时,ZR可以勉强分辨灯带是由一颗颗灯珠逐颗亮起;MS只能看到灯带在延长。
MS的口径优势呢?不看亮的,看暗处的在建住宅楼。两者都可以分辨窗口,楼层,MS未能体现口径优势。
去绕城高速外面,光污染少得多,看星星。后仰靠在车上看,都是满眼繁星,抖得厉害,没法子固定。真是不好比了。失败。
总结:其实两镜清晰度相差微小,反复再反复,细细品味才稍有所得,并没有一眼可见的差距。上面的例子中实测的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细节分辨上。虽然例子中用了土办法比较成像的大小近乎一致,但很可能ZR的清晰度的优势得益于倍率稍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