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裕众100mm大双筒本体之完结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赵北旅 于 2014-8-21 22:03 编辑

目镜篇脚架云台篇请参考超链。

这个镜子到手一段时间了,正值黄梅季节,好天太少,前期才得观测机会,简单谈一下。这次没有前言了,基本介绍之前lovezeiss的帖子已经做过。我没有他那么生动的文笔,有一说一、平铺直叙,所以不太适合谈优点,那么我这篇就重点谈谈100ed的缺点,言语得罪之处还请各位大神见谅。

先谈无关于光学的。
1、        寻星镜螺孔设计不合理。因为本机高倍(超过100倍)的可能性,寻星系统是必要的。红点不够用,指星笔大招摇,另外考虑到使用方便性,非大口径全正像暗视野带准星的光学寻星镜不可,用过的都知道这种寻星镜对于找星效率的提高是本质性的。本机的寻星镜螺孔为竖排14mm间距M5螺纹,底座还不是方正的,而是一个圆形区域,高度也不完全一致,且天生与主镜光轴不平行。市面上寻星鸠尾多为横排方正平底,因此只能上一个螺孔,稳定性欠佳。多方途径下来,只找到了一个可竖排上两个螺丝的威信标准鸠尾槽。威信标准为44mm内距,比普通寻星镜鸠尾版大,因此只得再配两个超长的手拧螺丝。此外寻星镜螺纹位置在两个目镜正前方的把手上,这样就要求寻星镜尽量靠后,而且要有一定的高度,否则找个星能把你头颈累断了。厂家放在中心位置,估计也有平衡的考虑,但以我的经验,如果能像普通折射镜那样横排放在一侧,会方便很多。
2、        配件系统太少。这个和第一点也有关系,如果厂家能制作一个专用的寻星镜槽,那问题可以解决一半。作为一只售价高昂的高级镜子,配件系统几乎没有考虑似乎有些欠妥。可以有专用的鸠尾板、软性镜头盖、专用的云台、脚架、安全箱、背包等等。找这些东西花去我很多精力,而且通用毕竟不如专用。厂家和我解释过成本和需求问题,我觉得这些东西都可以另配,有需求的客户厂家帮助联系大小作坊定制即可,所有成本由买家承担。不过可能有我这种想法的人少吧,可能国外diy比较发达,客户缺什么都自己做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产品,我为此买了冲击钻、攻牙工具、气体胶、双面胶、橡胶垫、各种螺丝无数,锻炼了动手能力,实在是无奈之举。
3、        调焦手感稍欠。本机的调焦机构应该说相当顺滑,也不存在自己跑焦的问题。但个人认为手感还是偏松了一些,在动目镜的时候还是容易跑。结构上的区别,我也不要求顶级镜那种丝丝入扣、即止即停的手感,但还是希望阻尼能稍大一些,不会被无谓的动作影响。
4、        以上三点有点吹毛求疵了。即便如此,我暂时也找不到其他的缺点了,可见本机外在的优秀,几个我认为最重要的优点我再重复下。一是重量控制。本机的重量可以说是控制得相当优秀了,得益于镁合金材料的使用,100mm的口径重量和和82mm的kowa基本处于同一级别,比之前同级别的大双筒都要轻。加上目镜整体可以控制在7kg左右。轻的好处太多了,多得我恨不得它能再轻一点。二就是机械精度。本机的整体外部结构大家都看得出来是山寨了哪家,但这个结构确实稳定、紧凑、漂亮,拿来又何妨?法律问题和我们用户没有关系。本镜用到了整体镁合金架构、非常厚实的黄铜锁紧环、超薄的抽拉式遮光罩。整体用料考究、加工精细,可以说是一只非常漂亮的镜子。

再谈光学:
老规矩,先讲缺点。
1、色差。这台镜子光学方面最大的遗憾就是色差问题,虽然标称ed apo,我理解就是erection dysfunction apo,和真正的apo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Fk61加镧系玻璃组成的两片式ED限于结构的材料的先天不足,与kowa的两片式萤石物镜组也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输给kowa,和3片式apo则更没得比。白天目视高反目标时,20倍偏离中心处已有明显蓝色黄绿色溢出;到 30倍则中心也有少量溢出,边缘则开始晕开;60倍几乎全视野都可见明显溢出,这个对锐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晚上的表现则要好很多,60倍以内基本对观测没有影响,但100倍以上的成像就很不干净了,与apo里刀刻一般的行星相比差距明显。
色差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物镜组的纠正程度不够,另外还有棱镜引入,口径又比较大,再加上5.5的焦比,这么快的速度几乎已经进到天文摄影的领域了,目视镜子可能也就双筒了吧。因此在这么多不利因素下,做到这个程度还算可以,明显好于之前的国产双筒。在使用棱镜成像的大镜子里,也算是中上表现。
2、棱镜漏光。这个现象在扫视时比较明显,尤其是扫过明亮目标时,棱镜反光会形成鬼影从四面八方进入视野,就好像透过移动的万花筒看到的景象。主要原因是为了追求最大通光,把光阑开得比较大(前端25mm),棱镜的消光做得不到位,把反光放到视野里来了。裕众给了一个解决方案:贴一片光阑。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单,但以牺牲通光总量为代价,边缘照亮程度下降。完美解决方案没有,除非增加棱镜体积,这样就要改变设计方案,而且整体体积重量都会明显上升,也算留了一个遗憾吧。不经常扫天扫楼或者不介意飞几个鬼影的,这个问题也不算特别严重。
3、高倍偏软。这个不多说了,这样的物镜系统和棱镜系统并不支持上到特别高的倍数,虽然光轴允许,但不要指望成像有apo一样的锐利程度。随便看看是可以的,增加了一个选择而已,但还是建议中低倍使用,毕竟这个才是大双筒擅长的领域。
4、前调焦行程还有点不够。这个是我个人的遗憾了,因为nikon hw 12.5,tele vue ethos 13,以及leica asph 8.9-17.8都是因为前焦行程差一些而无法无限远合焦,百度巡天和极品变焦都不可用,实在是有些遗憾。
5、通光口径偏小。此镜目镜端的通光口径是23mm,所有光阑大于23mm的目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切边和边缘变暗,常用的比如es24和po24为27mm,而且大光阑的目标也更容易看到棱镜漏光。据测光阑在19mm以下的目镜,漏光才会基本缓解。棱镜大的好处太多了,更大的视野、更好的边缘照亮、更方便消除漏光,不过设计已经定型了,这个棱镜室的体积已经定型,物镜的焦比也已经确定,这个通光问题也只能作为一个遗憾了。
再谈优点:
1、大光力。这个是我买大双筒的初衷,大双筒以相对比较紧凑的体积实现了大光力舒适观测,这个是其他种类的镜子都不具备的特点。本镜100mm的口径差不多是便携和光力的平衡点,既可以背上就走,又能提供不俗的出瞳与亮度。在夜晚,只要是有路灯的地方,基本上可以和小镜白天的亮度相比,大多数细节都清晰可辨。偶尔对准房间里的节能灯,则会亮到刺眼,低倍观测月球也会有类似亮瞎眼的效果。大口径带来的大出瞳和分辨率也使得观测非常舒适、清晰。这种感觉绝非小镜可比,哪怕是三大几大的,在压倒性的口径和良好的光学精度面前都是渣,那种目视月亮在视野中慢慢漂移的感觉是很难形容的。
   2、精准的光轴。据说该批镜子都是个别调整到至少支持80倍,实际使用下来超过100倍无压力。在nagler zoom 3-6mm下,5mm、6mm端合圆毫无问题,干净利落。4mm大多数目标没有问题,个别特别亮的星点偶有不适。3mm则多数只能用在月面这样的大面积天体了。这样的光轴水平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下,8倍、10倍的还经常有些光轴不正的镜子,这可是合圆到150倍以上了。不知道这样的水平能够保持多久,偏了可能又要重新调整,好在单偏心物镜调整比较方便。
   3、高水准的镀膜。这个也不多说了,很漂亮幽深的膜色,功能与外观兼具。请具体参考图片。
4、优良的纠正水平。这点在晚上看星点的表现比较直观,应该说各种主要相差纠正地还算不错,球差、慧差都过得去,星点比较细比较规则,边缘也没有飞掉,色彩的表现也不错。当然也和使用的目镜有不小的关系,换了其他目镜表现肯定是有变化的,整体算中规中矩吧。

再来谈谈和主要对手的比较(仅代表个人意见)
首当其冲的就是kowa82。与其相比,主要输在色差控制以及防水性能上,赢在大光力和自由换目镜。色差确实是短板,但kowa只能上到50倍,目视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防水性能则还须待时间检验。大光力和可换目镜则是结结实实的大胜,光力增加1/3,可换目镜则把此镜的使用范围大大拓展,使用乐趣大大增加。个人认为100ed以kowa 70%的价格,综合得分已可以胜过kowa,kowa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当然对色差极为敏感人士、大双筒目镜后摄影爱好者、以及日系萤石镜收藏家,kowa还有一定价值。
然后是东哨4080ed。这家伙涨过价以后就完全无性价比了,光学上不及kowa优秀,使用上不及kowa方便,价格上也不及kowa便宜,那基本就不用谈和100ed相比较的问题了。本来一对88度目镜是其亮点。可惜这对目镜有1.25寸单卖,100ed配上这对猫头鹰合焦无问题,总价还不及东哨,物镜组和东哨基本也是差不多的水平,东哨可以回家了。
还有就是富士的150系列。这个系列以低倍超大光力带给人震撼的光学效果,但是不可换目镜,体积重量过于庞大,价格不算友好,光学不算顶级,在使用方便程度上则远远不及100ed。属于不同种类的产品,有钱人在楼顶露台上架一只这样的产品俯瞰整个城市是再合适不过了,要时常拿出去用的就别想了。
最后谈谈以Binoptic为代表的apo大双筒。这类大双产品的特点是光学极其出色(真正apo),价格极其昂贵(10万以上),体积重量极其骇人(基本都是15公斤以上),适合真正的光学发烧友。不采用正像棱镜而采用反射镜,或者反射镜与平行四边形棱镜的组合,主要用途是观天。
其余,除了只在二手市场偶有出现的宫内(某些方面的设计要比100ed好,比如棱镜消光),就剩下国产大双筒了。此镜相比之前所有国产大双,各方面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是高一个级别的产品,所以不用比了。

谈了那么多技术,也来谈谈使用感受:
得益于配合po24时23倍超过4mm的出瞳及接近3度的实视野,100ed在低倍端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给了我至今为止最为震撼的巡天体验。夏季银河本来壮美,但城市中想欣赏到已非易事,目前只能退而求其次到山脚下的空地观测(封山上不去)。山脚下虽然并非暗场,但光害比城市里是好多了,肉眼星等也有明显提升。幸好我们还有望远镜延伸我们有限的视力。100ed下的夏季银河,大体上从蝎尾起,经过整个人马座,到盾牌座的大片区域星汉灿烂,各种类型的星团、星系点缀其间,目不暇接。主要的梅西耶天体:M6、M7、M8、M20、M21、M22、M25、M24、M18、M17、M16、M26尽收眼底。翻过天顶则是天鹅座中心无比壮阔的群星闪耀,几乎满眼的碎钻闪华。这条黄金走道在100ed下可谓是熠熠生辉,双筒的舒适性又使得长时间轻松惬意的观测成为可能,这样的绝妙体验远非其他镜子可比,更非只言片语可以尽说。
当然得感谢脚架给了我稳定的支持,铰齿让我不必弯腰驼背,云台精准顺滑。这些都是幕后英雄,没有下半身的完美配合,巡天体验至少要打对折。

最后更新一下器材使用心得,包括目镜、脚架和云台,算是给这个系列结尾。
最开始的组合是4对,28mm Edmund RKE、24mm Tele Vue Panoptic、17.5mm Nikon Nav以及9mm Takahashi Abbe。纸上得来终觉浅,目镜好不好试过才知道。实践证明,在这F5.5的系统中,全部4对目镜都有着良好的光学表现,通通过关。但最早出局的是高桥的or,主要原因还是or的视野过于狭小,60倍的倍率对于许多天体来说只是初始倍率,而对于大双筒已经是高倍,所以在观天时,这个倍数就显得很尴尬,根本无法发挥abbe目镜4个空气面简单结构的优势;而用于地面观察,45度左右的视野就显得过于狭小,几乎无使用价值了。RKE作为特殊的存在,这里就不多做评论了。剩下两个当初设想作为主力目镜,使用中也分出了高下。光学上这两个目镜属于不同取向,优势互补,都无可指摘,但在舒适性上,PO24要甩出Nikon Nav几条街。Nikon的目镜拥有极大的接目镜片(超过35mm)、极高的出瞳高度(26mm)以及宽广的视野(72度),但与目镜罩配合不好,虽然是无极旋升,但是眼罩做得过于宽大、形状过于机械、材质过于坚硬,造成双目的接目舒适度明显不足。反观po24,形制小巧、设计简约精到,虽然只有15mm的出瞳,接目镜片也毫不起眼,但眼睛凑上去,柔软的橡胶眼罩正好把杂光挡住,高度正在最佳出瞳距离。观测稳定、视场圆清晰、无黑影现象,典型的无镜感极好。所以在这里再说一句,接目镜片的大小并不是衡量一个目镜舒适度的标尺,更不是衡量一个目镜好坏的关键。舒适度更多地取决于出瞳高度和目镜罩的配合程度,而目镜的好坏则取决于整体设计制造水平。
后来添了一对Televue Nagler Zoom 3-6,在月面和行星观测上能够发挥作用,但更多地是为双目储备了。Nikon和Tele Vue的12.5mm,13mm 100度目镜无法合焦,遗憾。Leica的非球面变焦目镜成像位异常高,在100ed上也无法合焦,异常遗憾,这对素质极高的变焦如果能够合焦,那9-18mm焦段上所有目镜都可以下岗了,但就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情。
下半身方面,重要的变化是加入了曼富图的平转碗装置,这样可以把液压云台放在铰齿中轴上使用,完全替代了原来二维云台的功能。怎么形容呢?如虎添翼,夫复何求?这样的组合可以让使用者方便、舒适、快速、精准地观看任何角度的目标,已没有什么缺点了,真要找缺点的话,也就是脚架高度又增加了10多公分,无法塞进脚架套了,且重量增加了一点,外观有些不协调。

匆匆上手,还有很多有待补充的地方,留给楼下了。

废话讲完了,剩下就是看图说话了。

棱镜漏光问题一组:
瞧这紧挨视野的旁瞳,随风浪子前辈直接斥为“不合格产品”。
那个工程图和配发的21mm光阑是厂家在老外投诉后给出的解决方案,各位买家如有需要可直接向裕众索要。

6570541-off axis-2 (2).jpg 6577020-IMG_0406.jpg 6588948-23mm -1.jpg 6654621-21mm APO baffles.JPG

棱镜组内部图片一组:
不多说了,所谓设计已经定型。

153424001.QreLxuP7.jpg 153424002.8O2mXd2G.jpg 153424004.BLeLyFgQ.jpg 153424005.pSqryxfY.jpg

看看好看的,镀膜一组:
镀膜水平完全甩之前的国产双筒几个档次,相比TV和LZOS这个厂家,也是力压一头,绝对的两点。

6563183-coating comp-low res.jpg QQ图片20140801000523.jpg

最近的下半身组合:
上天入地

QQ20140716230414.jpg

雨布系统/背负系统/运输系统/存放系统

post-228743-14074308464608_thumb.jpg post-228743-14074315384718_thumb.jpg IMG_1997.JPG QQ20140731225436.jpg


杂片/花絮:

post-228743-14074316185136_thumb.jpg post-228743-14074316188092_thumb.jpg DSC02172.JPG DSC02173.JPG





QQ图片20140801000523.jpg

点评

我刚买了新防宫内望远镜,也配上了一些目镜。这100ED和它差距很大吗?  发表于 2014-8-21 23:55
发表于 2014-8-2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是不是把手电装那上面了

点评

是激光  发表于 2014-9-19 1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有营养的技术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绝对应该精读的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测评文章!要是可以跟裕众的同门150大双筒对比就更好了!

点评

这么大口径的普消物镜是上不了高倍的,用途限制了,没有可比性。  发表于 2014-8-22 10:32
150口径大,没有ED,可以想象色差有多大。  发表于 2014-8-21 2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严谨的贴子,值得认真细品,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一晚上没看见老赵,原来跑这里发帖来了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论坛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来就是什么神镜,等广大镜友买到手里的时候,发现又不是那回事。

我都被上当了好几次,不负责的吹,我艹。

楼主的文章算是诚恳了。

点评

国内论坛,主要的问题在于内容。 干货太少,灌水太凶,戾气太重,傻b太多。  发表于 2014-8-22 10:44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裕众100mm大双筒本体之完结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要收藏,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性格一向直爽,从来都是实话实说,把这个镜子的优缺点——尤其是缺点都说的十分到位,赞一个。

另外,看到加通尼的液压云台了,请问楼主,这个云台和曼富图的509HD对比,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精心撰写的好帖,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充分体现了楼主的深厚功底和严谨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严谨 学术风啊 我前天才到手 效果真的刚刚的 对面一对儿夫妻晚上聊天 距离大概有七八百米 用20mm来看 真的就像在眼跟前一样。
云台我也买的这个  云台加球碗4800 包邮 使用效果不错
只是我实在没钱上更好的目镜了……遗憾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lanshitou 发表于 2014-8-22 09:13
非常严谨 学术风啊 我前天才到手 效果真的刚刚的 对面一对儿夫妻晚上聊天 距离大概有七八百米 用20mm来看  ...

目镜也可以循序渐进的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人啊,这个是你坼开的吗?

点评

当然不是,这是美国展会上的照片。  发表于 2014-8-22 1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woaijzf017 发表于 2014-8-22 00:46
楼主的性格一向直爽,从来都是实话实说,把这个镜子的优缺点——尤其是缺点都说的十分到位,赞一个。

另 ...

没有用过509。但同样的载重,509重了1公斤以上,俯仰仅为-60/90。
冲这两点我也不会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学习下不错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北旅 发表于 2014-8-22 10:37
没有用过509。但同样的载重,509重了1公斤以上,俯仰仅为-60/90。
冲这两点我也不会买。

新防宫内和这个100ED比,差距很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地反映100ED双筒的情況,好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